多尔衮是摄政王,他要掌握天下全局,而顺治帝还小,不可能御驾亲征。
而多尔衮实在是信不着自己的叔叔伯伯们,所以他将整个防线交给了,他最信任的亲信大臣,大清的名臣遏必龙。
遏必龙和鳌拜同样出身,但他的官途要比鳌拜上升的快。原因就是他在顺治二年刚刚入关的时候,追击李自成,杀了李志成唯一的正统接班人,亲侄子李锦,当时就获得了二等章京。后来又多次立功,对多尔衮言听计从,现在官职到了议政大臣,领侍卫内大臣。
所以他才是这三百里黄河防线真正的统帅。
头两天的狂风暴雨,让他愁眉不展。爆发的洪水冲垮了黄河沿岸,辛辛苦苦修建的防御工事炮台,而驻扎在黄河沿岸的军营,也不断有被洪水冲跑的。最终让他不得不下令,将整个防线向后退了两里路。
然后就是岳乐军营出现了,因为赏赐酒肉而闹出的动乱,这更让他焦头烂额。于是派出了镶黄旗给予了镇压,才算把这件事情压下去。
天终于放晴了,结果敌人却出其不意的,在狂风暴雨的夜晚,发动了北伐的战争。
这的确打了遏必龙一个措手不及。
好在鳌拜手段很辣,用屠杀的方式,驱赶着一批又一批汉八旗,堵了上去,做了炮灰。给他留出了宝贵的时间,重新布局。
然而他的幸运,也就到此为止了。
因为他很不巧的,占据了在这一片华中平原里,唯一的一处高地,小牛庄。这就成了新明军队,必须夺取的制高点,用来为新明那威力无比的大炮,做阵地。
黄河是条大河,当然大河并不代表就大的很离谱,毕竟这是故道黄河,现在真正的黄河,已经南下夺淮入海了。
若是没有这一场大暴雨,其实黄河的宽度,可以在这面对着对面的敌人,展开骂战。
真要有那暴脾气的,完全可以躺着不深的水,过来揍那个骂自己人一顿。
即便这场大暴雨的突发,造成了洪水泛滥,李锦江认为,整个渡河的时间,应该能够依旧控制在一个时辰之内。
其实这已经是料敌重宽了,其实半个时辰已经足够了。
但是,这个世界上最怕的就是但是这两个字,就像这世界上,几乎所有的事情一样,理想很丰满,现实很骨感。
理想和现实之间,总是差那么一丢丢的距离。
当真正强度开始的时候,李锦江才发现,这一点点的距离也特大了点儿。
因为就在雨住天亮,他才发现,原先定的一个时辰的渡河,竟然整整持续了半个夜晚。
而他实在是运气不好,就在他冒着风雨,经历无数次凶险,冲到了北岸的时候,老天爷又让他经历最后一次苦难他所乘坐的渡船,撞上了岸边的一块礁石。
在这河北大平原,平时你连找块石头都费劲,然而这里却莫名其妙的出了这么一块,还就让李锦江给赶上了。
结局当然是翻船了。
其实翻船并不是什么很意外的事情,小河沟里可以翻船,阴沟里也能翻船,何况是在这浊浪滔天,汹涌咆哮的黄河里呢
幸运的是,船翻的地点已经是河岸了,再加上侍卫亲兵忠心耿耿。而更关键救了他一命的,是他身上那沉重的盔甲,起到了稳定的作用。
所以他在河里扑腾了几下,喝了几口泥汤之后,不知道从哪里飞出来无数的绳索,套住了他,将它像粽子一样拖上来。
李锦江被拖上岸,坐在泥水里,很是喘了一阵粗气,这才缓过气来,观察一下周边的情况。
在李锦江观察一阵之后,定性为这场渡河,虽然大家都到了北岸,但绝对不是一场成功的进攻,而简直就是一场灾难。
无数的士兵在河滩上,茫然失措的大吼大叫,寻找着自己的同伴和上司。
然而在这场渡河之中,几乎整个团队的建制都被打乱了。兵找不着将,将找不到兵,所有的人都像没头苍蝇一般,乱喊乱叫,却又无所适从。
抓住一个小兵:“你是哪个部分的”
“我是第三军第二师,第3旅三团6营三连三排3班的。”
“你的团长呢”
“我借着闪电的光亮,看着团长好像是掉河里了。”
李锦江就一捂脸。打乱了,彻底的打乱了。第三军是在自己远远的上面,按照当初的军队配置,他们最靠近自己的军队,最少离着自己有40里路。结果现在他们都跑到了自己的队伍里来了。
而最让他郁闷的是,本来他应该是第二梯队的,作为最后的指挥和收拢人员,渡河的。
结果现在看看黄河之中,依旧有船只随波逐流。再看看对面,就是敌人的营地。
也就是说自己的这个第二梯队的人,竟然成了前锋。
现场混乱的一塌糊涂,这样是绝对不行的。
李锦江毕竟是身经百战,不大一会儿就镇静了下来,站在河滩上四处眺望了一下,于是他发现在自己至少两里路之外,有一处这一片平原唯一的高地,那个高地可以俯视四周至少是目力可及的地方。
虽然那个高地处在密密麻麻,敌人的帐篷的包围之下,但自己要是站在那里,那可就真的是大旗一树,登高一呼,应者云集了。